列传·卷六十九

宋濂、王祎等Ctrl+D 收藏本站

原文

  张起岩

  张起岩,字梦臣。其先章丘人,五季避地禹城。高祖迪,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,徙家济南。当金之季,张荣据有章丘、邹平、济阳、长山、辛市、蒲台、新城、淄州之地,岁丙戌,归于太祖,始终能效忠节,迪与其子福,实先后羽翼之。福仕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,权府事,生东昌录事判官铎,铎生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范,范生起岩。初,其母丘氏有娠,见长蛇数丈入榻下,已忽不见,乃惊而诞起岩。

  幼从其父学,年弱冠,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,值县官捕蝗,移摄县事。久之,听断明允,其民相率曰:“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,吾属何患焉。”政成,迁安丘。中延祐乙卯进士,首选,除同知登州事,特旨改集贤修撰,转国子博士,升国子监丞,进翰林待制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丁内艰,服除,选为监察御史。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,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。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,悉诬台臣罔上,欲置之重辟。起岩以新除留台,抗章论曰:“台臣按劾百官,论列朝政,职使然也。今以奉职获戾,风纪解体,正直结舌,忠良寒心,殊非盛世事。且世皇建台阁,广言路,维持治体,陛下即位诏旨,动法祖宗。今台臣坐谴,公论杜塞,何谓法祖宗耶!”章三上,不报。起岩廷争愈急,帝感悟,事乃得释,犹皆坐罢免还乡里。迁中书右司员外郎,进左司郎中,兼经筵官,拜太子右赞善。丁外艰,服除,改燕王府司马,拜礼部尚书。

  文宗亲郊,起岩充大礼使,导帝陟降,步武有节,衣前后襜如,陪位百官,望之如古图画中所睹。帝甚嘉之,赐赉优渥。转参议中书省事。宁宗崩,燕南俄起大狱,有妄男子上变,言部使者谋不轨,按问皆虚,法司谓:“《唐律》,告叛者不反坐。”起岩奋谓同列曰:“方今嗣君未立,人情危疑,不亟诛此人,以杜奸谋,虑妨大计。”趣有司具狱,都人肃然,大事寻定。中书方列坐铨选,起岩荐一士可用,丞相不悦,起岩即摄衣而起,丞相以为忤己。迁翰林侍讲学士、知制诰兼修国史,修三朝实录,加同知经筵事。御史台奏除浙西廉访使,不允。已而擢陕西行台侍御史。将行,复留为侍讲学士。拜江南行台侍御史,召入中台,为侍御史。转燕南廉访使。搏击豪强,不少容贷,贫民赖以吐气。滹沱河水为真定害,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,而移文责之,复修其提防,瀹其湮郁,水患遂息。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,拜翰林学士承旨、知制诰兼修国史、知经筵事。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,去位。未几再入相,讽词臣言台章之非,起岩执不可,闻者壮之。俄拜御史中丞,论事剀直,无所顾忌,与上官多不合。诏修辽、金、宋三史,复命入翰林为承旨,充总裁官,积阶至荣禄大夫。起岩熟于金源典故,宋儒道学源委,尤多究心,史官有露才自是者,每立言未当,起岩据理窜定,深厚醇雅,理致自足。史成,年始六十有五,遂上疏乞骸骨以归,后四年卒。谥曰文穆。

  起岩面如紫琼,美髯方颐,而眉目清扬可观,望而知为雅量君子。及其临政决议,意所背乡,屹若泰山,不可回夺。或时面折人,面颈发赤,不少恕,庙堂惮之。识者谓其外和中刚,不受人笼络,如欧阳修,名闻四裔。安南修贡,其陪臣致其世子之辞,必候起岩起居。性孝友,少处穷约,下帷教授,躬致米百里外,以养父母;抚弟如石,教之宦学,无不备至。举亲族弗克葬者二十余丧,且买田以给其祭。凡获俸赐,必与故人宾客共之。卒之日,廪无余粟,家无余财。

  先是,至元乙酉三月乙亥,太史奏文昌星明,文运将兴。时世祖行幸上京,明日丙子,皇孙降生于儒州。是夜,起岩亦生。其后皇孙践祚,是为仁宗,始诏设科取士,及廷试,起岩遂为第一人,论者以为非偶然也。起岩博学有文,善篆、隶,有《华峰漫稿》、《华峰类稿》、《金陵集》各若干卷,藏于家。子二人:琳,琛。

  欧阳玄

  欧阳玄,字原功,其先家庐陵,与文忠公修同所自出。至曾大父新,始迁居浏阳,故玄为浏阳人。幼岐嶷,母李氏,亲授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小学诸书,八岁能成诵,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,日记数千言,即知属文。十岁,有黄冠师注目视玄,谓贯之曰:“是儿神气凝远,目光射人,异日当以文章冠世,廊庙之器也。”言讫而去,亟追与语,已失所之。部使者行县,玄以诸生见,命赋梅花诗,立成十首,晚归,增至百首,见者骇异之。年十四,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,下笔辄成章,每试庠序,辄占高等。弱冠,下帷数年,人莫见其面。经史百家,靡不研究,伊、洛诸儒源委,尤为淹贯。

  延祐元年,诏设科取士,玄以《尚书》与贡。明年,赐进士出身,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。调太平路芜湖县尹。县多疑狱,久不决,玄察其情,皆为平翻。豪右不法,虐其驱奴,玄断之从良。贡赋征发及时,民乐趋事,教化大行,飞蝗独不入境。改武冈县尹。县控制溪洞,蛮獠杂居,抚字稍乖,辄弄兵犯顺。玄至逾月,赤水、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,官曹相顾失色,计无从出。玄即日单骑从二人,径抵其地谕之。至则死伤满道,战斗未已。獠人熟玄名,弃兵仗,罗拜马首曰:“我曹非不畏法,缘诉某事于县,县官不为直,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,情有弗堪,乃发愤就死耳。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。”玄喻以祸福,归为理其讼,獠人遂安。

  召为国子博士,升国子监丞。致和元年,迁翰林待制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时当兵兴,玄领印摄院事,日直内廷,参决机务,凡远近调发,制诏书檄。既而改元天历,郊庙、建后、立储、肆赦之文,皆经撰述。复条时政数十事,实封以闻,多推行之。明年,初置奎章阁学士院,又置艺文监隶焉,皆选清望官居之,文宗亲署玄为艺文少监。奉诏纂修《经世大典》,升太监、检校书籍事。元统元年,改佥太常礼仪院事,拜翰林直学士,编修四朝实录,俄兼国子祭酒,召赴中都议事,升侍讲学士,复兼国子祭酒。重纪至元五年,足患风痹,乞南归以便医药,帝不允。拜翰林学士,未几,恳辞去位,帝复不允,免其行朝贺礼。至正改元,更张朝政,事有不便者,集议廷中,玄极言无隐,科目之复,沮者尤众,玄尤力争之。未几南归,复起为翰林学士,以疾未行。

  诏修辽、金、宋三史,召为总裁官,发凡举例,俾论撰者有所据依。史官中有悻悻露才、论议不公者,玄不以口舌争,俟其呈稿,援笔窜定之,统系自正。至于论、赞、表、奏,皆玄属笔。五年,帝以玄历仕累朝,且有修三史功,谕旨丞相,超授爵秩,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。及入奏,上称快者再三。已而乞致仕,帝复不允。御史台奏除福建廉访使,行次浙西,疾复作,乃上休致之请,作南山隐居,优游山水之间,有终焉之志。复拜翰林学士承旨,玄屡力辞,不获命。奉敕定国律,寻乞致仕,陈情恳切,乃特授湖广行中书省右丞致仕,赐白玉束带,给俸赐以终其身。将行,帝复降旨不允,仍前翰林学士承旨,进阶光禄大夫。十四年,汝颍盗起,蔓延南北,州县几无完城。玄献招捕之策千余言,凿凿可行,当时不能用。十七年春,乞致仕,以中原道梗,欲由蜀还乡,帝复不允。时将大赦天下,宣赴内府。玄久病,不能步履,丞相传旨,肩舆至延春阁下,实异数也。是岁十二月戊戌,卒于崇教里之寓舍,年八十五。中书以闻,帝赐赙甚厚,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、大司徒、柱国,追封楚国公,谥曰文。

  玄性度雍容,含弘缜密,处己俭约,为政廉平。历官四十余年,在朝之日,殆四之三。三任成均,而两为祭酒,六入翰林,而三拜承旨。修实录、《大典》、三史,皆大制作。屡主文衡,两知贡举及读卷官,凡宗庙朝廷雄文大册、播告万方制诰,多出玄手。金缯上尊之赐,几无虚岁。海内名山大川,释、老之宫,王公贵人墓隧之碑,得玄文辞以为荣。片言只字,流传人间,咸知宝重。文章道德,卓然名世。羽仪斯文,赞卫治具,与有功焉。玄无子,以从子达老后,复先玄卒。有《圭斋文集》若干卷,传于世。

  许有壬

  许有壬,字可用,其先世居颍,后徙汤阴。有壬幼颖悟,读书一目五行,尝阅衡州《净居院碑》,文近千言,一览辄背诵无遗。年二十,畅师文荐入翰林,不报,授开宁路学正,升教授,未上,辟山北廉访司书吏。擢延祐二年进士第,授同知辽州事。会关中有警,邻州听民出避,弃孩婴满道上,有壬独率弓箭手,闭城门以守,卒获无虞。州有追逮,不许胥隶足迹至村疃,唯给信牌,令执里役者呼之,民安而事集。右族贪虐者惩之,冤狱虽有成案,皆平翻而释其罪,州遂大治。六年己未,除山北廉访司经历。至治元年,迁吏部主事。二年,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,行部广东,以贪墨劾罢廉访副使哈只蔡衍。至江西,会廉访使苗好谦监焚昏钞,检视钞者日至百余人,好谦恐其有弊,痛鞭之。人畏罪,率剔真为伪,以迎其意。筦库吏而下,榜掠无全肤,迄莫能偿。有壬覆视之,率真物也,遂释之。凡势官豪民,人畏之如虎狼者,有壬悉擒治以法,部内肃然。召拜监察御史。

  三年八月,英宗暴崩于南坡,贼臣铁失遣使者自上京至,封府库,收百官印,有壬知事急,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,守庸谓宫禁事,非子所当问。有壬即疏守庸及经历朵尔只班、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阿附铁失之罪以俟。十月,铁失伏诛。泰定帝发上都,御史大夫纽泽先还京师,有壬即袖疏上之。及帝至,复上章言:“帖木迭儿之子琐南,与闻大逆,乞赐典刑。其兄弟勿令出入宫禁。中书平章政事王毅、右丞高昉,横罹夺爵,而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,受祸尤惨,皆请雪冤复职。”继上正始十事:一曰辅翼太子,宜先训导;二曰遴选长官,宜先培养;三曰通籍宫禁,宜别贵贱;四曰欲谨兵权,宜削兼领;五曰武备废弛,宜加修饬;六曰贼臣妻妾,宜禁势官征索;七曰前赦权以止变,宜再诏以正名;八曰帖木迭儿诸子,宜籍没以惩恶;九曰考验经费,以减民赋;十曰撙节浮蠹,以纾国用。帝多从之。

  泰定元年,初立詹事院,选为中议,改中书左司员外郎。京畿饥,有壬请赈之。同列让曰:“子言固善,其如亏国何!”有壬曰:“不然。民,本也,不亏民,顾岂亏国邪!”卒白于丞相,发粮四十万斛济之,民赖以活者甚众。国学旧法,每以积分次第贡以出官,执政用监丞张起岩议,欲废之,而以推择德行为务。有壬折之曰:“积分虽未尽善,然可得博学能文之士,若曰惟德行之择,其名固佳,恐皆厚貌深情,专意外饰,或懵不能识丁矣。”议久不决。三年六月,升右司郎中,其事遂行,已而复寝。获盗例有赏,论者多疑其伪,有淹四十余年者,群诉于马首,有壬曰:“盗贼方炽,求疵太甚,缓急何以使人!但经部使者覆核者,皆予官。”俄移左司郎中,每遇公议,有壬屡争事得失,汛扫积滞,几无留牍。都事宋本退语人曰:“此贞观、开元间议事也。”明年,丁父忧。

  天历三年,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。先是,盐法坏,廷议非有壬不能集事,故有是命。有壬询究弊端,立法而通融之,国课遂登。至顺二年二月,召参议中书省事,未几,以丁母忧去。元统元年,复以参议召。明年甲戌,拜治书侍御史,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,仍治台事。会福达鲁花赤完卜,藉丞相势,宿卫东宫,其行颇淫秽,御史劾之,完卜藏御史大夫家,有壬捕而遣之。九月,拜中书参知政事、知经筵事。帝诏群臣议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,有壬曰:“皇上于皇太后,母子也,若加太皇太后,则为孙矣,非礼也。”众弗之从,有壬曰:“今制,封赠祖父母,降于父母一等,盖推恩之法,近重而远轻,今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,是推而远之,乃反轻矣,岂所谓尊之者邪!”弗之听。中书平章政事彻理帖木儿挟私憾,奏罢进士科,有壬廷争甚苦不能夺,遂称疾在告,帝强起之,拜侍御史。会汝宁棒胡反,大臣有忌汉官者,取贼所造旗帜及伪宣敕,班地上,问曰:“此欲何为耶?”意汉官讳言反,将以罪中之。有壬曰:“此曹建年号,称李老君太子,部署士卒,以敌官军,其反状甚明,尚何言!”其语遂塞。廷议欲行古劓法,立行枢密院,禁汉人、南人勿学蒙古、畏吾儿字书,有壬皆争止之。

  重纪至元初,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,遂起大狱,株连台若省,多以赃败,独无有壬名,由是忌者益甚。有壬度不可留,遂归彰德,已而南游湘、汉间。至元六年,召入中书,仍为参知政事。明年,改元至正,有壬极论帝当亲祠太庙,母后虚位,徽政院当罢,改元命相当合为上诏,冗职当沙汰,钱粮当裁节,如此之类,不一而足。人皆韪之。转中书左丞。二年,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,开西山金口导浑河,逾京城,达通州,以通漕运。丞相脱脱主之甚力,有壬曰:“浑河之水,湍悍易决,而足以为害,淤浅易塞,而不可行舟;况地势高下,甚有不同,徒劳民费财耳。”不听,后卒如有壬言。

  先是,有壬之父熙载仕长沙日,设义学,训诸生。既殁,而诸生思之,为立东冈书院,朝廷赐额设官,以为育才之地。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,缘睚眦怨,言书院不当立,并构浮辞,诬蔑有壬,并其二弟有仪、有孚,有壬遂称病归。四年,改江浙行省左丞,辞。六年,召为翰林学士,既上,又辞。监察御史累章辨其诬。俄拜浙西廉访使,未上,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,仍知经筵事。明年夏,授御史中丞,赐白玉束带及御衣一袭,未几,复以病归。监察御史答兰不花衔有壬,时短长之,奏劾甚力,事寻白。

  十二年,盗起河南,声撼河朔间,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,以授郡将,民藉以安。十三年,起拜河南行省左丞。朝廷遣将出征,环河南境,连营以百数,一切刍饷,皆仰给之,有壬从容集事,若平时然。十五年,迁集贤大学士,寻改枢密副使,复拜中书左丞。时以言为讳,有壬力言朝廷务行姑息之政,赏重罚轻,故将士贪掠子女玉帛而无斗志,遂倡招降之策,言多不载。有僧名开,自高邮来,言张士诚乞降,众幸事且成,皆大喜,有壬独疑其妄,呼僧诘之,果语塞不能对。转集贤大学士,兼太子左谕德,阶至光禄大夫。有壬前朝旧德,太子颇敬礼之。一日入见,方臂鸷禽以为乐,遽呼左右屏去。十七年,以老病,力乞致其事,久之始得请,给俸赐以终其身。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,年七十八。

  有壬历事七朝,垂五十年,遇国家大事,无不尽言,皆一根至理,而曲尽人情。当权臣恣睢之时,稍忤意,辄诛窜随之,有壬绝不为巧避计,事有不便,明辨力诤,不知有死生利害,君子多之。有壬善笔札,工辞章,欧阳玄序其文,谓其雄浑闳隽,涌如层澜,迫而求之,则渊靓深实,盖深许之也。所著有《至正集》若干卷。谥曰文忠。子一人,曰祯。

  宋本

  宋本,字诚夫,大都人。自幼颖拔异群儿,既成童,聚经史穷日夜读之,句探字索,必通贯乃已。尝从父祯官江陵,江陵王奎文,明性命义理之学,本往质所得,造诣日深。善为古文,辞必己出,峻洁刻厉,多微辞。年四十,始还燕。至治元年,策天下士于廷,本为第一人,赐进士及第,授翰林修撰。泰定元年春,除监察御史,首言:“逆贼铁失等虽伏诛,其党枢密副使阿散,身亲弑逆,以告变得不死,窜岭南,乞早正天讨。”国制,范黄金为太庙神主,仁宗室盗竟窃去,本言:“在法,民间失盗,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,太常失典守,及在京应捕官,皆当罢去。”又言:“中书宰执,日趋禁中,固宠苟安,兼旬不至中堂,壅滞机务,乞戒饬臣僚,自非入宿卫日,必诣所署治事。”皆不报。

  逾月,调国子监丞。夏,风烈地震,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。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,复遣归,乃百十为群,剽劫杀人桓州道中。既逮捕,旭灭杰奏释之。蒙古千户使京师,宿邸中,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,千户悦之,并从者夺以入,朱泣诉于中书,旭灭杰庇不问。本适与议,本复抗言:“铁失余党未诛,仁庙神主盗未得,桓州盗未治,朱甲冤未伸,刑政失度,民愤天怨,灾异之见,职此之由。”辞气激奋,众皆耸听。冬,移兵部员外郎。二年,转中书左司都事。会议招抚溪洞民,故将李牢山之子尝假兵部尚书,从诸王帅兵征郁林州徭民,李在道纳妾,留不进,兵败归,枢密副使王卜邻吉台言:“李平徭有功,当迁官。”本言;“李弃军娶妾,逗挠军期,宜亟置诸法,况可官邪!”王色沮,乃不敢言。

  旭灭杰死,左丞相倒剌沙当国得君,与平章政事乌伯都剌,皆西域人,西域富贾以其国异石名曰瓓者来献,其估巨万,或未酬其直;诸尝有过,为司宪褫官,或有出其门下者。三年冬,乌伯都剌自禁中出,至政事堂,集宰执僚佐,命左司员外郎胡彝以诏稿示本,乃以星孛地震赦天下,仍命中书酬累朝所献诸物之直,擢用自英庙至今为宪台夺官者。本读竟,白曰:“今警灾异,而畏献物未酬直者愤怨,此有司细故,形诸王言,必贻笑天下。司宪褫有罪者官,世祖成宪也,今上即位,累诏法世祖,今擢用之,是废成宪而反汗前诏也,后复有邪佞赃秽者,将治之邪?置不问邪?”宰执闻本言,相视叹息罢去。明日,宣诏竟,本遂称疾不出。

  四年春,迁礼部郎中。天历元年冬,升吏部侍郎。二年,改礼部侍郎。是年,文宗开奎章阁,置艺文监,检校书籍,超大监。至顺元年,进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。二年冬,出为河东廉访副使,将行,擢礼部尚书。三年冬,宁宗崩,顺帝未至,皇太后在兴圣宫,正旦,议循故事,行朝贺礼,本言:“宜上表兴圣宫,废大明殿朝贺。”众是而从之。元统元年,兼经筵官,冬,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,不拜,复留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,仍兼经筵官。二年夏,转集贤直学士,兼国子祭酒,兼经筵如故。是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卒,年五十四。阶官自承务郎十转至太中大夫。

  本性高抗不屈,持论坚正,制行纯白,不可干以私,而笃朋友之义,坚若金铁,人有片善,称道不少置,尤以植立斯文自任。知贡举,取进士满百人额;为读卷官,增第一甲为三人。父官南中,贫,卖宅以去。居官清慎自持,饘粥至不给。本未弱冠,聚徒以养亲,殆二十年,历仕通显,犹僦屋以居。及卒,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,执绋者近二千人,皆缙绅大夫、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,未尝有一杂宾,时人荣之。本所著有《至治集》四十卷,行于世。谥正献。

  弟褧,字显夫,登泰定元年进士第,授校书郎,累官至翰林直学士,谥文清。褧尝为监察御史,于朝廷政事,多所建明。其文学与本齐名,人称之曰二宋云。

  谢端

  谢端,字敬德,蜀之遂宁人。宋末,蜀士多避兵江陵,因家焉。端幼颖异,五六岁能吟诗,十岁能作赋。弱冠,与尚书宋本同师,明性理,为古文,又同教授江陵城中,以文学齐名,时号“谢宋”。史杠宣慰荆南,数加延礼,荐之姚燧,燧方以文章大名自负,少所许可,以所为文眎端,端一读,即能指擿其用意所在,燧叹奖不已,语人:“后二十年,若谢端者,岂易得哉!”用荐者署校官,不报。科举法行,就试河南行省,中其举,以内艰不会试。延祐五年,乃擢进士乙科。授承事郎、潭州路同知湘阴州事。岁满,入为国子博士,迁太常博士。盗入太庙,失第八室黄金主,坐罢去。端礼官,非典守,不当坐,亦不辨。寻除翰林修撰,升待制,以选为国子司业,遂为翰林直学士,阶太中大夫。

  端善为政,筮仕湘阴,猾吏束手,不敢舞文法,豪民无赖者远避去。部使者行部,旁郡滞讼,皆诿端谳,端剖决如流,绩誉籍然。其文章严谨有法,宁约近瘠,无奢滋驳。居翰林久,至顺、元统以来,国家崇号,慈极升祔先朝,加封宣圣考妣,制册多出其手。预修文宗、明宗、宁宗三朝实录,及累朝功臣列传,时称其有史才。初,文宗建奎章阁,搜罗中外才俊置其中,尝语阿荣曰:“当今文学之士,朕惟未识谢端。”亡何,文宗崩,竟不及用端。端又与赵郡苏天爵同著《正统论》,辨金、宋正统甚悉,世多传之。至元六年卒,年六十二。元世蜀士以文名者,曰虞集,而谢端其次云。

译文及注释

  张起岩,字梦臣。其先祖本章丘人,五代时避地禹城。他的高祖张迪,为元帅右监军主管济南府的事,因此全家也迁徙到济南。金末张荣占有章丘、邹平、济阳、长山、辛市、蒲台、新城、淄州之地,太祖二十一年(1226)归顺太祖,对太祖始终效忠尽节,迪与其子福实际是先后辅佐张荣以成其事。福任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,暂管府中的事,福生铎,为东昌录事判官,铎生范,为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,范生起岩。

  起岩幼时从父学习,二十岁经举荐考核为福山县学教谕,当时正值县官捕蝗,让他暂理县内事务,在长时间内,审理诉讼公平,百姓奔走相告:“如果张教谕是真县尹,我们还有什么忧虑呢?”又调迁他到安丘。延..二年(1315)中进士第一,授同知登州事,后改任集贤修撰,迁职国子博士,升国子监丞,进翰林待制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母丧,服孝期满后任监察御史。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罢官,台臣奉旨在朝堂上逮捕交司法衙门问罪。丞相倒剌沙恨他摧辱了朝廷的各官员,诬蔑所有台臣欺骗皇上,要给他判重罪。起岩因是新授职的台臣,上奏说:“台臣弹劾众官,论述朝政,职责如此。现在因执行职任而判罪,国家的法制、制度就会瓦解,正直的人无法再说什么,忠诚的人感到心寒,这不是太平盛世应发生的事。再说世皇建台阁,广开言路,维持国家的管理,陛下即位,诏令每每要效法祖宗。现在办台臣罪,公论杜塞,怎么效法祖宗呢?”三次上奏章都没有答复。起岩在朝廷争执急迫,帝深深感悟,事情才作罢,免罪回乡。后迁调起岩任中书右司员外郎,进左司郎中,兼经筵官、太子右赞善。父丧,服孝期满之后,改任燕王府司马,拜礼部尚书。

  文宗亲自祭天,起岩任大礼使,引导皇帝或上或下,始终保持一定距离,衣前后随风飘动,百官陪伴,看起来就像古代图画中所见到的一样。帝很称赞他,给他的赏赐很多。转迁参议中书省事。宁宗驾崩,燕南又发生了大的狱讼案件,有个不诚实的男子向朝廷秘密报告说该地使者策划反叛,经审察都是假的。法司说“:《唐律》上说告反叛的人不判刑。”起岩奋起对同官说:“当今嗣君未立,人心不定,赶快杀此人以杜绝奸谋,防止反叛。”他又催促官府整理定罪的全部案卷,在座的人都很敬佩他,不久,此事便定案了。中书正要量才授官,起岩推荐一士人,丞相不太高兴,起岩拉开衣服站起来,丞相认为他是反对自己。以后升迁翰林侍讲学士、知制诰兼修国史,修三朝实录,加同知经筵事。

  御史台奏请授起岩浙西廉访使,未准。不久提拔为陕西行台侍御史。正准备赴任,又留下继续任侍讲学士。后拜江南行台侍御史,召入中台任侍御史。迁调燕南任廉访使。任职期间,他毫不宽容地打击豪强,贫民扬眉吐气。当时滹沱河水对真定危害很大,起岩责问封河神为侯爵之事,并修筑堤防,疏通河水阻塞之处,水患因而消除。又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,拜翰林学士承旨、知制诰兼修国史、知经筵事。右丞相别里怯不花,被台臣督察,除去官位。不久再任相时,嘲讽朝臣奏章不对,起岩执意不能这样做,听见这意见的人都理直气壮。不久授御史中丞,由于起岩公正坦率,切中事理,毫无顾忌,因此与上官不合。

  诏他修辽、金、宋三史,又命入翰林为承旨,任总裁官,官阶至荣禄大夫。起岩熟悉金源典故,对宋代儒道学的源委,尤其多有研究。参加编书的史官中有显露自己才华的人,每当论述不当时,起岩总是依据事理改正,他写的文章纯朴典雅,阐述道理透彻。三史编成后,他已六十五岁,请求退隐,四年后卒。谥号文穆。

  起岩面如紫琼,美髯,方下巴,眉目清秀,一看就知道是个雅量君子。他对官府是非的评论,绝不附和,耸立如泰山,绝不回头。有时争得面红耳赤,也不稍微宽恕,连朝廷都有些怕他。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外面平和而内部刚强,不受人笼络,如同欧阳修,闻名四方边远之地。安南进贡,陪臣要代世子致辞,一定要问候起岩的生活起居。他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,年轻时家中极贫困,闭门教书,亲自到百里以外送米奉养父母,抚慰弟弟如石,教给他做官之道,关怀备至。亲族中有二十多家不能举办丧事的,他就买田供他们安葬。每获俸禄,一定同老朋友共享。当他故世的那天,仓库无粟,家中无钱,竟是如此贫困。

  起岩博学,善写篆书、隶书,著有《华峰漫稿》、《华峰类稿》、《金陵集》各若干卷,藏于家。

  欧阳玄,字原功,祖籍庐陵,与欧阳修同宗,曾祖父时迁居浏阳,故为浏阳人。玄幼年时智慧超群,母亲授以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小学各书,八岁拜本乡张贯之为师,已能日记千字,并能做文。一次部使者巡视时,令学生做梅花,他立即写了十首,到晚上增加到百首,人们都很惊骇。十四岁学习词章,能提笔成文,在校考试成绩皆为优秀。二十岁左右闭门读书,经史百家,无不研究,对于宋代程颐、程颢诸儒的学说渊源,尤其融会贯通。

  延..元年(1314),科举得了贡生。次年赐进士,任命为岳州路平江州同知。后调为太平路芜湖县尹。在他任职期间,长期积压的疑案都做了处理。对不法的豪强,公正地判罪,得到民众的拥护,全境出现太平景象。后调任为武冈县尹。这里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,常有武斗。玄到任一个多月后,赤水太清两洞聚众,互相攻杀,官府对此束手无策。玄带着两个随从,独自骑马去肇事地点,看见双方仍在战斗,伤亡者遍地皆是。獠人得知欧阳玄来此,立即放下兵器下拜,并说:“我等并非不畏法,只因诉讼时县官不能秉公执法,反加重徭役,因之被迫武斗。不意清官来此。”玄对他们讲明武斗的祸福,并恰当地处理了诉讼案件,獠人信服,不再闹事。

  以后被任命为国子博士,升为国子监丞。致和元年(1328)升迁为翰林待制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时值兴兵,玄每日都参与宫廷的军机大事,凡远近调发,都由他草拟诏书,传令施行。不久改元为“天历”,一切公文书写由他起草。还条陈时政数十事,也多推行。次年初设奎章阁学士院,后又设艺文监附属于它,推选清廉和威望高的人任职,文宗亲自任命玄为艺文少监。玄奉诏编纂修订《经世大典》,升艺文太监,以及检校书籍事。

  元统元年(1333)改任太常礼仪院事,拜为翰林直学士,编修四朝实录,不久又兼国子祭酒,后又召到中都商讨事务,升为侍讲学士,再兼国子祭酒。后至元五年(1339),因足患麻木症,请假南归医治,顺帝未允。授予翰林学士,不久恳请辞官,顺帝仍未允,让他上朝时免于行礼,改元“至正”,更改朝政,凡行不便的事,在宫廷中议政时,玄都直言无忌。不久南归,后又起任翰林学士,因病未行。

  皇上下诏修辽、金、宋三代历史,玄任总裁官。他为此制定统一的条例,文中有不合要求者,玄亲笔改正,至于论、赞、表、奏都由玄执笔。至正五年(1345),顺帝因他历任几朝的官职,且修三史有功,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。不久玄又请求辞官,顺帝仍未答应,御史台奏请任命玄为福建廉访使,行至浙西,旧病复发,请求退休,隐居南山。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。玄多次恳切辞官,未获批准,于是授给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的职务,并赐白玉束带,给以终身的俸养。正要动身,顺帝又不同意,仍命其任翰林学士承旨,进阶为光禄大夫。

  至正十四年(1354),汝、颍义军风起,蔓延于附近各州县,玄献上招捕之策,虽条条可行,但当时不能用。十七年春,玄又请求辞官,想由蜀地返乡,顺帝未同意。当时要大赦天下,宣布玄赴内府。玄长期生病,不能行走,丞相传皇帝圣旨,准坐轿子到延春阁下轿,这实在是特殊的待遇。这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于崇教里的寓所,享年八十五岁。顺帝赐给优厚的财物厚葬。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、大司徒、柱国等称号,追封为楚国公,谥号文。

  玄气度宽宏,生活节俭,为官清廉。做官四十多年,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朝廷,三任成均,两任祭酒,六入翰林,三次拜承旨。编纂《实录》、《大典》及辽、金、宋三史,皆是大部头著作。多次任科举主考官,两次任知贡举及阅卷官,凡宗庙朝廷的雄文要令,皆出自玄手。海内名川大山,佛道庙宇,王公贵人之碑都以得到玄的文辞为荣。片言只字,流传社会,都很宝贵。著有《圭斋文集》若干卷传于后世。

  许有壬,字可用,先祖原居于颍州,后迁居汤阴。有壬幼年聪颖,读书一目五行,曾阅读衡州《净居院碑》,其文近千言,过目一遍即能背诵。二十岁时,畅师文推荐进入翰林院,未上报,授开宁路学正,升为教授,未上任,征召为山北廉访书吏。延..二年(1315)进士及第,授辽州同知事,适逢关中有警,邻近各州听任百姓外出躲避,道路上到处是被弃的婴孩,有壬独率弓箭手,关闭城门守卫,竟平安无事。州里追兵的足迹不准接近村边,只给他们信牌,命令村里的役夫呼喊,百姓平安无事。豪门大族中贪虐的受到惩办,对冤案即使作了判决的,也都平反免罪,于是州中得到很好的治理。

  延..六年(1319),授山北廉访司经历。至治元年(1321),迁职吏部主事。二年,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,巡视广东时,副廉访使哈只蔡衍因贪赃罪被罢官,巡视至江西时,适逢廉访使苗好谦监督焚烧伪钞,每天检视钞票的有上百人,好谦担心其中有诈,于是用鞭子痛打他们。人们因畏于罪,都将真钞剔出去,以迎合其意,管仓库的官员都被打得体无完肤,有壬再进行检查,发现都是真钞,于是将那些人释放了。凡是那些人们畏如虎狼的官吏和豪民,有壬都将他们抓起来,绳之以法,因此,本地区内纪律严整。

  至治三年(1323),皇帝下诏拜有壬为监察御史,同年八月,英宗暴崩于南坡。贼臣铁失派遣使者从上京到南坡,封闭了府库,收缴了各个官员的印章。有壬得知事情紧急,就报告给御史中丞董守庸,守庸说宫中之事不是你该过问的。有壬就弹劾守庸及经历朵尔只班、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等依附铁失之罪,奏疏等候进呈。十月铁失被诛。泰定帝向上都发兵,御史大夫纽泽先回京师,有壬向他呈上奏文。帝进京后,再上疏说:“铁木迭儿之子琐南,参与谋反,请求处以死刑。对其兄弟限令不准出入宫廷。中书平章政事王毅、右丞高日方,无辜免职,四川行省平昌政事赵世延,受冤更惨,皆请求雪冤复职。”不久又提出十点建议:一、辅佐太子,应以训导为先;二、挑选高级官员,应先培养;三、出入宫中,应区分贵贱;四、慎握兵权,削去兼职;五、废弛练武之事,应加整顿;六、对贼臣妻妾,应禁止有势力的官员强取征索;七、以前实行赦免是为了防止有变,今应再次下诏重申;八、铁木迭儿的几个儿子的财产应登记没收,以惩恶人;九、审核经费,以减轻百姓赋税;十、节省浮费开支,缓解国家财政困难。皇帝采纳了这些建议。

  泰定元年(1324),设立詹事院,有壬被选为中议,后又改任中书左司员外郎。京畿发生饥荒,有壬请求赈济。他的同僚责备说:“你的话固然好,亏了国家怎么办?”有壬说:“不能这样说,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不亏民,岂能亏国?”于是禀报丞相,发赈济粮四十万斛。灾民赖此得以活命者很多。国学中旧的法规是以积分多少而委任以官,执政官监丞张起岩提议废除这种办法,代以推选德行好的为官。有壬反驳说“:积分制的办法虽不尽善,但是可以得到博学能文的人才,如果仅以德行取人,其名固然好,恐怕只重外表,也可能是目不识丁的人。”议论很久而未能决定。三年六月,有壬升右司郎中。

  天历三年(1330),提升为两淮都转运盐司使。原因是盐法被破坏,朝廷议事非有壬不能集中,所以有此任命。有壬探究这方面的弊病,立法变通,国课得到充实。至顺二年(1331)二月,召入朝参议中书省的事,不久,因母丧回里。元统元年(1333),再次召回任参议,次年又拜为治书侍御史,转任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,仍然管理御史台事务。正在此时,达鲁花赤完卜,依仗丞相的势力,充东宫宿卫,行为淫秽,受到御史的弹劾,完卜藏于御史大夫家中,有壬捕获将他放逐。九月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、知经筵事。帝召集大臣们议论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,有壬说:“皇上与皇太后是母子,若加封为太皇太后,则是孙子辈了,不合礼节。”众人不同意,有壬说“:今之制度,封赠祖父母,而降到父母同一等级,大概施行恩德的方法,重近而轻远,今天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,是推而远之,反而减轻了,还能说是尊重么!”这意见未被采纳。

  中书平章政事彻理帖木儿,因私愤而奏请取消进士考试,有壬在朝廷与之争论甚烈,而不能改变,于是称病在家,皇帝强行起用,拜为侍御史。不久汝宁棒胡造反,大臣中有忌妒汉官的人,用反叛者所制的旗帜及伪造的敕令,放在地上说“:这是要干什么?”意思等汉官说不是造反,藉此办汉官的罪。有壬说:“这帮人建年号,称为李老君太子,部署士兵,以敌官军,其谋反罪状很清楚,还有什么话可说?”对方哑口无言。朝廷议论要实行古代割鼻的刑法,行文枢密院,禁止汉人、南(朝)人学蒙古、维吾儿文字,有壬都为之力争制止。

  至元初年(1335),长芦韩公溥因家中藏有兵器,被捕入狱,株连台省,只有有壬之名不在其中,由此更加遭忌。有壬考虑已不可久留,就回到彰德,不久又游历湖北、湖南。至元六年,召至中书,仍任参知政事。第二年改年号为至正,有壬极力主张:皇帝要亲临太庙祭祀,母后之位空着,徽政院应撤消,改元与任命宰相事在同一诏书中宣布,淘汰多余的官员,钱粮应当节省,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人们对这些事都回避不语。后迁调任中书左丞。至正二年(1342),囊加庆善八及孛罗铁木儿献计,开西山金口引导浑河,流经京城,到达通州,以通水运。丞相脱脱极力主张,有壬说:“浑河之水,急流易决,足以为害,淤浅易塞,而不可行舟,地势高低不异,这样开凿是劳民伤财。”不接受此建议,后来终于按有壬说的那样办。

  早先,有壬的父亲熙载在长沙做官,设立义学,培养学生。去世之后,这些学生思念他,为此建立了“东冈书院”,朝廷给予名额设官职,作为培育人才的地方。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,颇有怨言,说不应建立,并捏造谎言,诬蔑有壬及其弟有仪、有孚。有壬称病回家。至正四年改任江浙右丞,辞职。六年,召任翰林学士,到任后,又辞职。监察御史多次上奏为其辩诬。不久,再召任翰林学士承旨,仍任经筵。第二年夏,授任御史中丞,赐白玉束带及御衣一套,不久,又因病回乡。监察御史答兰不花攻击有壬,说长道短,极力弹劾他,不久就真相大白了。

  至正十二年,河南盗匪猖獗,河北也受到威胁,有壬策划抵御计策十五条,授予郡城的守将,民心得以安定。十三年,拜为河南行省左丞,朝廷派遣将领出征,在河南沿边,设立上百座军营,所有粮饷,全靠河南供给。有壬从容筹集,就像平时一样。十五年,迁职集贤大学士,不久改任枢密副使,再次任中书左丞。当时朝中廷臣们不敢说话,有壬则敢于指出朝廷实行了姑息政策,赏重罚轻,因此将士们掠夺少年男女和玉帛而无斗志。有个僧人名开,从高邮来,说张士诚乞求投降,大家庆幸平叛事情将要成功,都很高兴。只有有壬怀疑其真实性,找僧人来追问,果然无言以对。转任集贤大学士,兼太子谕德,官阶升至光禄大夫,因有壬在前朝时声望高,太子很尊敬他。一天入内宫,见太子臂上立一鸷禽为乐,立即令左右的人将禽取走。十七年,因年老有病,极力请求隐退,皇上给以终身俸禄。至正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,终年七十八岁。

  有壬历任七朝官职,前后长达五十年,遇到国家大事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当权臣任意胡为时,稍一违意,即遭迫害,有壬绝不回避,政事办得不当,他就明辨是非,据理争辩,从不知道死生利害。有壬善于书信工于辞章,欧阳玄为其文写序,称其文气魄雄伟,涌如层层波澜,追而求之,则渊博至深。他的著作有《至正集》若干卷。谥号文忠。

  宋本,字诚夫,大都人。幼年时就聪明出众,童年时日夜攻读经史诸书,对书中的一字一句,都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。曾随从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。江陵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,宋本前去向他求教,造诣日深。善长古文,文义简洁深刻,且多用微妙之词。年四十始回燕。

  至治元年(1321),全国考生在朝廷会考,宋本是第一名,赐进士及第,授予翰林修撰。泰定元年(1324)春,升任监察御史。他的第一句话是“:逆贼铁失等虽已被诛,其党羽枢密副使阿散,亲自参与叛逆,因获告密未得死,逃往岭南,请求及早进行讨伐。”国家制度规定太庙神祖像用黄金制作,仁宗之室的神像竟然被盗。宋本说:“依据法律,民间被盗逾期不能破获需办罪,现在太常失职,以及京城的捕盗官都应罢免。”又说“:中书宰相,每日进宫,固然受到皇上的恩宠,但经常不去中堂,机务积压,请警戒臣僚,非值班保卫之日,必须到署办公。”然而这些意见都未呈报皇帝。

  一个月之后,调任国子监丞。夏季,狂风、地震,皇帝降旨召百官共议治灾的方法。当时有北方来的卫士,被遣返回去,他们就以百十人为一群,在桓州途中抢掠杀人,被捕后,旭灭杰奏于皇上请求释放。蒙古千户使赴京,夜宿旅舍,正巧百姓朱甲妻女之车经过旅舍门前,千户大喜,命随从抢妻女,朱甲向中书泣诉,旭灭杰包庇不问。本正与旭议事,抗议说“:铁失余党未除尽,偷神主像的盗贼未抓获,桓州的盗匪尚未得到惩治,朱甲的冤案未伸,刑政混乱,民愤天怨,灾异发生,都由此而来。”辞语气愤激昂,众人都洗耳恭听。同年冬,转任兵部员外郎。至治二年,转中书左司都事。开会议论招抚溪洞之民。已故将领李牢山之子曾代理兵部尚书,随从诸王兵征郁林州徭民,李在途中娶妾,留兵不进,结果兵败而归,枢密副使王卜邻吉台说:“李平定徭民有功,当升官。”本说:“李放弃军务娶妾,延误军期,应依法办罪,还可做官么!”王沮丧而不敢言。

  四年春,任礼部郎中,天历元年(1328),升吏部侍郎。二年改任礼部侍郎。至顺元年(1330),进入奎章阁学士院,供奉学士。二年冬,出任河东廉访副使,即将启程时,又提升为礼部尚书。三年冬,宁宗驾崩,顺帝还未到京,皇太后在兴圣宫,正月初一,议论遵照传统,行朝贺礼,宋本说:“应上奏兴圣宫,废除大明殿朝贺。”众人皆同意。元统元年(1333),兼经筵官,次年夏,任集贤阁学士。兼国子祭酒和经筵官。这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逝世,终年五十四岁。官阶自承务郎至太中大夫,其中经历十次变化。

  宋本性格刚直不屈,言行正直纯洁,无任何私心,而且对朋友情义笃厚,坚如金石。人们如有一点善良表现,他就大加称善,尤以树古代礼乐制度为己任。主持贡举时,录取进士超过百名;当阅卷官时,第一甲增至三人。其父官至南中,家贫,卖掉住房,做官以清廉、谨慎自持,甚至连稠粥都吃不上。宋本尚未成年,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,时达二十年。任显要官职,但仍住在他的旧房子里。到他逝世时,靠官府助丧钱物才入敛。送葬的人近二千,都是纟晋绅大夫、门徒、以往的官吏和国子生,没有一个其他宾客,当时人们都称赞。著作有《至治集》四十卷,流行于世,谥号正献。

  谢端字敬德,四川遂宁人。宋末,四川的学者文人都因兵乱逃到江陵,因居家于此。端幼年聪明异常,五、六岁时,即能吟诗,十岁时能作赋。二十岁时,与尚书宋本拜同一老师,端学习性理之学,宋本学习古文,二人又都在江陵城中教学,他们都以文学出名,当时号称“谢宋”。史杠为荆南宣慰使,数次邀请,以礼相待,并将他们推荐给姚燧,而燧正以文章出名而自负,勉强答应,即以他的文章给端读,端一读即指出其文用意所在,燧赞叹不已,并对人说:“今后二十年中,像谢端这样的人才,是不可多得。”推荐人说要用端为校官,但未得答复。

  科举实行后,端在河南行省应试,中举,因母丧未参加会试。延..五年(1318),中进士乙科。授承事郎、潭州路湘阴州同知。一年后,进京任国子博士,迁职太常博士。盗贼入太庙,盗走了第八室黄金神位,被罢官。端是礼官,并非典守,本无罪,但他也不申辩。不久又任命为翰林修撰,又升为待制,因迁职为国子司业,于是任翰林直学士,官阶为太中大夫。

  端擅于理政,初入仕的湘阴,狡猾的小吏对他束手,不敢舞弄文法,豪民无赖之人也因他而逃走。邻郡的诉讼都停滞不能判,推给端去判决,端分析判决很顺利,政绩、声誉显著。他的文章严谨有法,简明无华丽词藻。端任翰林的时间很长,至顺、元统以来,国家的称号,宗庙祭祀礼仪,加封宣圣公的父母,制订法律,多出于他之手。参预修撰文宗、明宗、宁宗三朝实录,及各朝功臣列传,当时的人都称赞他的修史才华。

  文宗建奎章阁之初,收罗中外才华俊杰者于奎章阁,皇帝曾对阿荣说:“当今文学士人,我只有谢端还不认识。”不久,文宗驾崩,竟然未来得及任用他。端又与赵郡苏天爵同著《正统论》,详细论辩金、宋正统。至元六年逝世,终年六十二岁。元代四川文人中最有名的是虞集,其次就是谢端。
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0923765199850.html?1736487424.895